查看原文
其他

挖呀挖呀挖,这下“挖”到了两汉时期的蚌埠…

蚌埠日报融媒体 蚌埠发布 2023-09-17




在中国的版图上,一线淮河二分南北,京沪铁路纵贯上下,其交汇之处便是被誉为“淮上明珠”的城市——蚌埠。


蚌埠建市于1947年,经过日新月异的发展,已成为江淮大地上生机勃勃的城市。同时,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也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蚌埠地区拥有璀璨的古代文明,留下了众多让后世传颂的故事。



西尤的旧石器划破了淮河流域的蒙昧,双墩刻划符号氤氲着中华文字的曙光。沱河侧畔,史前城址历经千载风霜;涂山脚下,禹合诸侯共襄万国盛会。古墓恢弘,补钟离佚史;霸王末路,奏垓下悲歌。曹魏同孙吴对峙,南梁与北魏交兵。涡口的水流回荡着宋金冲突的战鼓,淮河的波浪激荡起元末义军的怒号。清朝末年,怀远、灵璧、凤阳三县交界置三县司,蚌埠城市的雏形呼之欲出。


民国伊始,津浦铁路横亘淮河穿过蚌埠,列车呼啸代替了犬吠鸡鸣。淮海蹀血,剑指江南,“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呐喊仍旧在孙家圩子的天空中回响。


开埠百余年,这座城市走过了很多辉煌……


今年4月中旬以来,因热播剧《长月烬明》,蚌埠成为八方游客的打卡地,然而,蚌埠除了有出圈的美景美食和温暖蓬勃的城市精气神外,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为了让广大网友进一步了解蚌埠,探索蚌埠,蚌埠发布客户端特别策划推出“溯源蚌埠”系列,让我们一同溯源,去探寻来自蚌埠这片热土的前世今生。


该策划已推出七期,分别为:


第一期:晨光破晓  详情可戳→挖呀挖呀挖,这下挖到了蚌埠3万年前…


第二期:文明肇始——双墩文化  详情可戳→挖呀挖呀挖,这下挖到了蚌埠七千年前…


第三期:融通河淮——大汶口文化遗址  详情可戳→挖呀挖呀挖,这下挖到了蚌埠六千年前…


第四期:禹会涂山——禹会村遗址  详情可戳→挖呀挖呀挖!今天,“挖”到了蚌埠四千年前…


第五期:史前遗珍——蚌埠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详情可戳→挖呀挖呀挖,这下“挖”到了蚌埠史前遗珍…


第六期:夏商周时代的蚌埠地区  详情可戳→挖呀挖呀挖,这下“挖”到了夏商周时代的蚌埠…


第七期:战国至秦末汉初的蚌埠地区  详情可戳→挖呀挖呀挖,这下“挖”到了战国至秦末汉初的蚌埠…


今天,推出第八期:汉韵儒风两汉时期的蚌埠地区



汉韵儒风

两汉时期的蚌埠地区


汉代蚌埠地区为九江郡、沛郡下属若干县分领。现境内存有谷阳城、向县古城等多处汉代郡县级古城旧址,汉风遗韵,可见一斑。


西汉中后期,固镇濠城镇境内设置洨县。两汉之际,洨县的陈氏家族闻名于时,有“一门三尚书”之称。东汉时,一代经学大师许慎主政洨县,留名江淮。史上显赫的怀远县龙亢桓氏家族亦兴于此时,经学大师桓荣及其子孙桓郁、桓焉被誉为“三代御先生”,为史所罕见。桓氏家族共历11世,家族之兴旺堪称蚌埠地区第一家族。




汉代城址及墓葬


垓下一役,刘邦荡平群雄,一统天下。经过休养生息,汉王朝经济稳步发展,社会日趋繁荣。现今在蚌埠地区发现多处汉代城址及墓葬,其中,城址以固镇谷阳城遗址为典型代表,还有怀远龙亢古城遗址、向城遗址以及固镇焦城遗址等;汉墓则以濠城汉墓群、圩里墓葬群为代表。


这些遗址及墓葬均出土了丰富的遗物,包含陶器、青铜器、玉器、钱币等陪葬明器和生活用具,为后人呈现了一幅当时民安物阜的生活画卷。



固镇谷阳城遗址


谷阳城遗址位于固镇县城南1公里,浍河南岸,属固镇县连城镇谷阳村,是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郡县级(以上)城址。据考,谷阳城建于西汉初,唐显庆元年,谷阳归入蕲县,其间多次更名。北魏太和年间,改谷阳城为谷阳镇,俗称谷镇,后逐步演变为今名固镇。


该遗址主体为四方土城,每边城墙约为1000米,面积为100万平方米,城有四门,且都居各边正中。遗址内遍布陶片、瓦砾、残砖、筒瓦、板瓦残片等,可辨器形有陶拍、陶豆和多种器物口沿。城内大部分面积为耕地,北部有村民居住。1980年,固镇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1-2012年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固镇县文物局联合对其再次展开考古发掘工作,共出土印章、陶器、铜器、石器、铁器等200余件,各类标本700余件。

城址重要遗迹分布图

 

房址F2东墙倒塌情况


水井

城址发掘现场

出土主要文物



濠城汉墓群


濠城汉墓群位于固镇县濠城镇境内。著名的楚汉战争——垓下之战即发生于此,在垓下古战场遗址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汉墓数百座,这些汉墓俗称“古堆”,故当地有“濠城古堆三千三,数罢金山数银山”的说法。而在考古发掘发面,目前还仅针对经济建设中暴露的古墓葬。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会同固镇县文物部门对该区域汉墓进行了多次抢救性发掘,其中,1991年抢救性清理一座西汉中晚期石室墓;2001年,清理两座东汉石室墓;2003年,抢救性发掘6座汉墓。这些汉墓主要以砖石结构为主,出土随葬品则主要为鼎、壶、罐、灶、磨、圈等陶器以及少量青铜器、铁器、玉器等。


濠城汉墓群发掘汉墓
濠城汉墓群发掘汉墓




汉代随葬品


汉墓中随葬品种类繁多,按质地可分为陶瓷器、漆木器、铜器、铁器、玉器、金银器等;按器物用途可分为生活用器、明器、兵器、车马器等。与先秦以前以青铜礼器为主要随葬品的丧葬制度不同,汉墓中以陶质器物为主,墓葬中基本不见大型青铜器。


依据汉墓陶器组合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鼎、盒、壶、钫等为代表的仿铜陶礼器,主要出现于西汉早期;一类是以壶、罐、盆、盘等为代表的日用陶器,西汉中期以后逐渐增多;另一类则是以仓、灶、楼、井、圈厕、家禽家畜以及人物俑等为代表的模型器具以及耳杯、勺等为代表的祭奠器具,多见于西汉末期至东汉初期。


从汉墓中陶器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随葬品礼器组合逐渐松散,生活用器、模型明器、祭奠用具日渐成为主流,从而体现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

     


绿釉陶楼 蚌埠市博物藏
绿釉陶楼 蚌埠市博物藏




绿釉铺首耳弦纹陶壶 蚌埠市博物馆藏
绿釉弦纹熊足陶仓 蚌埠市博物馆藏


绿釉陶灶  蚌埠市博物馆藏

陶猪厕  蚌埠市博物馆藏



漆耳杯  蚌埠市博物馆藏
绿釉陶勺  蚌埠市博物馆藏




葬玉


以玉作为葬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认为以玉殓葬,可保尸身不朽。到了汉代,葬玉已极为普遍,并已渐渐演变为一套包括玉衣、玉握、玉九窍塞、玉含等葬玉的完善形式。


玉衣,作为皇帝与贵族死后的葬服,以金缕、银缕或铜缕连接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而制成。受到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死者身份的高低配以不同的玉衣材料,根据《后汉书•服志》记载,皇帝使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使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

玉衣片 蚌埠市博物馆藏


玉塞,是用以填塞或遮盖死者身上九窍的玉器,流行于两汉时期,又称九窍塞。一组玉塞包括:眼盖、耳塞、鼻塞、口塞、肛门塞、生殖器塞(盖)。玉塞起初并非成套出现,而是经过相关礼制逐渐的演化与发展,直至汉武帝时期,才趋于完备。

玉塞 蚌埠市博物馆藏

玉串珠  蚌埠市博物馆藏

云纹玉剑珌[bì]  蚌埠市博物馆藏



显赫宗族


蚌埠地区除了有众多汉代遗存之外,在两汉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世家大族,显赫一时,著名的有洨县陈氏、龙亢桓氏,涌现出一批达官显贵,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洨县陈氏


两汉时期,洨县(今蚌埠市固镇县濠城镇)的陈氏家族历代为官,轩冕相袭,堪称世家盛族。自西汉陈万年起,六代皆在朝任职,显赫一时,且出了陈咸、陈宠、陈忠三个尚书。


一门三尚书

陈咸:(生卒年不详),字子康,生于西汉末年。初因其父陈万年被任命为郎,后升任御史中丞,总管州郡事务和刺史考核。历任冀州刺史、谏议大夫、楚国内史、北海等郡太守、光禄大夫给事中、尚书等职。王莽辅政时愤而辞官,专心整理所存律令、书文,直至病逝。


陈宠:(?-公元106年),字昭公,陈咸之孙。年轻时曾任州郡吏、司徒府属官,又转任辞曹,掌管狱讼事宜。其撰写的《辞讼比》7卷、《决事都目》8卷(均失传)经皇帝颁准施行,成为官府办案的法律依据。汉章帝时任尚书,主张废除繁苛之法,得到皇帝的重用。和帝时遭人陷害,转任泰安郡太守、广汉郡太守等职。永元六年(公元94年)任廷尉,后拜为尚书,迁大鸿胪。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为司空。


陈忠:(?-公元125年),字伯始,陈宠之子。永初年间,应召入司徒府,后任廷尉属官。他精通法律,升任为尚书,主管断狱事务,上奏《决事比》二十三条,经皇帝批准施行。后历任仆射、尚书令。廷光三年(公元124年),拜为司隶校尉。陈忠为人谦和,待下有礼,口碑颇佳。


蚌埠市博物馆内场景  李家富 摄



龙亢桓氏


东汉时期至魏晋,沛郡龙亢(今蚌埠市怀远县龙亢镇)的桓氏家族盛极一时,自桓荣为官至桓玄被灭,共历11世,362年,涌现出桓荣、桓郁、桓焉、桓范、桓温、桓玄等一批对历史有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其家族之显赫及在历史上的影响力都为本地区之最。

桓傅故里



显赫汉晋的桓氏家族

桓荣,东汉时的经学家,“本齐桓公后也”,“迁于龙亢,至荣六叶”。初入宫教授太子刘庄(即后来的汉明帝),刘庄即位后封其为关内侯。桓荣把40万字的《尚书》删减为23万字,为后人所推崇。桓荣的儿子桓郁和孙子桓焉,分别给章帝、和帝及安帝、顺帝讲授过经书。桓荣、桓郁、桓焉祖孙三代教过明、章、和、安、顺五个皇帝,被誉为“三代御先生”。桓荣十世孙桓温,因军功官至大司马,后来废晋帝司马奕,立司马昱为简文帝,从而控制了朝政。桓温死后,其子桓玄于元兴元年(公元402年)起兵攻入晋都建康 (今南京),掌握了东晋大权,次年称帝,国号楚。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刘裕讨灭桓玄,桓玄兵败被斩,桓氏家族至此走完了其辉煌的历史。



桓傅故里局部
桓傅故里局部


桓氏墓全景



许慎治洨


西汉初年,刘邦为了巩固统治,翦除了异姓王,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形成郡国交错的局面。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封洨国,治于今固镇县濠城集。西汉中后期,诸封国因掌据大权,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迫使中央加强集权,废除封国,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废洨国,置洨县,到东汉建武年间,许慎被封为洨县的洨长。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东汉时期的大古文经学家。他博览群书,精研典籍,用了22年时间(公元100—121年)收集小篆、古文、籀(zhòu)文等9353个文字,编成《说文解字》十四篇,解说每个字的形体、声音、字义(即训诂),言简意赅,全部解说不过十三万三千余字。这部著作集西周以来文字学之大成,也总结了古文经学训诂的成就,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了解古文字义和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工具书。许慎曾被封为洨县县长,世称“许洨长”。任职期间,他访民问苦、拨乱兴治、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筑桥铺路,政声卓著。


汉朝是秦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多位帝王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呈现一派盛世辉煌的图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制度的发展与确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盛世之下,蚌埠地区展现着汉韵儒风的独特魅力。



以上图文版权所有,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更多信息请下载“蚌埠发布”客户端


往期精彩回顾



刚刚!安徽高招线出炉蚌埠一港口开港运营
即将上线!免费乘公交、免费游公园、免费……
市人社局最新公布!主任医师、主任护师……最新!2023安徽高考成绩查询方式公布!
刚刚!蚌埠市中小学暑假时间定了!
冲上热搜!毕业典礼上,蚌埠一高校宿管阿姨一句话听哭无数人…中国科大、合工大、安大、安师大......多所高校在皖预估投档分数线出炉!


来源:蚌埠日报社

文图资料提供: 蚌埠市博物馆

策划: 朱素贤  资料整理: 贾铁成 

编辑:成凯 校检:侯靖  审核:朱素贤 

监制:王静 总监制:孟儒存



今日推荐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